-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114104000054525676/2024-00001
- 发布日期
- 2024-01-12
- 主题分类
- 规划信息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实施品质提升行动,全力推进省委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市委文旅文创融合工程,巩固和增强文旅产业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开创文化广电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文化广电和旅游战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将其作为第一议题,围绕政治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以及历史层面抓好学习贯彻,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精髓要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钉钉子精神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力实施公共服务品质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市域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共建共享;查漏补缺、积极迎检,争取在第六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化惠民行动,开展好“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演出工作,举办好“我们的节日”“朗读鹰城”“书香鹰城”“文化场馆里过大年”“美育联盟”等系列文化活动、赛事以及“平顶山市优秀静态艺术作品展”基层巡展和第九届平顶山市“巾帼风采”艺术作品展等活动。着力塑造文化品牌。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加强戏曲研究、传承和保护。实施艺培惠民行动,推出“四季公益课堂”,探索“美育联盟”和“文化客厅”“百姓课堂”联动模式;发展“文化场馆+”模式,拓展“文化大叔”点亮乡村文化示范性志愿者项目,创办公益性“市民夜校”;围绕“专业院团+”展演机制,释放艺培机构、民间团体展演活力,举办艺术点亮生活演出季和“茉莉芬芳”“放歌鹰城”“乐鸣四季”等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参加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大赛、第十届专业舞蹈大赛。
(三)遗产保护突出特色。文物保护强根基。积极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和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深化中国现代人起源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推进鲁山县仙人洞遗址、叶县余庄遗址、汝州市温泉遗址等重大遗址考古发掘和活化利用,争取设立仙人洞遗址考古工作站;配合做好瓷窑遗址、万里茶道、冶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推进叶县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文物保护新成果,全方位提升平顶山博物馆基本陈列,举办一批文物展览;继续推进涉旅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权、经营权“两权”分离改革。非遗传承重创新。做好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考核验收和2024年马街书会组织工作;加强系统性保护,打造非遗保护制度体系、名录体系、传承设施体系,夯实保护基础,落实非遗项目保护规划,完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特色镇村(街区)建设,培育一批乡村非遗传习基地,建设一批非遗工坊,提升一批非遗展示体验中心,创建一批省级非遗展示传习示范馆;引导陶瓷文化与餐饮、与茶艺结合,打造陶瓷文化展示空间;做好“非遗一张图”推广应用,打造“鹰城往事”非遗保护品牌和“非遗里的鹰城”宣传品牌,举办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民间艺术表演赛等沉浸式非遗特色体验活动,扎实推进非遗“进机关、进酒店、进景区、进街区、进民宿、进商场”活动。陶瓷发展塑品牌。深入全面梳理平顶山唐宋时期古陶瓷历史文脉,积极创建中国汝窑陶瓷文化名城;积极推进平顶山汝窑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省厅评审;着力推进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张公巷窑址考古和保护利用工作;加快平顶山陶瓷博物馆群和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考古遗址公园、汝瓷小镇等项目建设;筹划举办全国五大名窑展系列活动,擦亮“汝瓷之源”名片。
(四)广播电视创新发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和全国、省“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强化网络视听平台协同,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多方式、多载体开展主题主线宣传,做到有节奏、有创新、有亮点。做优做强广电新媒体。坚持一手抓广电主流媒体,一手抓网络视听,加快全市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塑造业务清晰、协同发展的新媒体发展格局。加强持证备案网络视听机构管理,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换证工作。加快高清和超高清电视发展,力争年底前基本实现高清化,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台建设高清频道。持续深化广电整治整顿。加快推进频率频道精简精办,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传输机构的监督管理,严禁擅自增设频率频道行为。加强“小片网”整治,务必保障信源合法合规。深化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坚决整治广告播出违规问题。持续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网络视听违法违规行为、“黑广播”等整治查处力度,坚持不懈净化声频荧屏,规范广播电视播出秩序,营造清朗视听空间。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全市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围绕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县域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智慧广电建设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切实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农村广播电视服务工作。继续推进县级电视节目接入IPTV。深入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创新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扎实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好应急广播在政策宣传、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市场监管持续发力。坚持依法行政,厚植法治根基,扎实开展文旅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统筹强化移动执法系统建设、管理和应用,着力做好数据管理大文章,全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高标准建设智慧监管系统,完善执法装备,推广应用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全面推进移动执法全员覆盖、全域应用。加强旅游景区、艺术类培训机构、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电竞酒店、剧本娱乐场所等文化旅游市场主体监管责任,强化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常态化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闪电”系列行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加强跨部门执法协作,严厉打击“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问题,加大查处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违规行为频次力度,开展艺术类培训机构和考级活动专项治理,落实“扫黄打非”专项工作任务,探索新业态新领域执法监管措施,提高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和案卷制作水平,切实维护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秩序。
(六)安全生产抓实抓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把安全生产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组织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重要事项、重大问题。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全面掌握文广旅系统行业安全生产状况,认真组织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制定措施并加以落实。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指导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与应急、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联动,落实会商研判、信息通报、预警发布机制,开展好联合检查,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