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12410400005452882N/2025-00003
  • 发布日期
  • 2025-04-14
  • 主题分类
  • 农机购置补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金融赋能强根基 服务创新促振兴 市农机中心构建农机专项金融服务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5-04-14 浏览次数: 浏览

近年来,市农机中心围绕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部署要求,以破解群众购机“融资贵、担保难、手续繁”等问题为突破口,创新打造“政银保担”四方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一平台两减少三服务”的农机金融服务链条,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3月19日,全省首个农机专项金融服务活动在平顶山正式启动。

一、创新金融服务,赋能农机发展

联合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创新推出“鹰城·农机贷”综合服务,为农机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保障。一是设置机构抓好谋划。多次召开党组会,组建调研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平顶山市农机专项金融服务活动方案》,将农机中心业务骨干纳入专班,邀请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能手出谋划策。二是多措并举征求意见。深入生产一线,与农民、农机大户、服务组织、销售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其资金缺口、融资等困难,实地走访合作社122家、销售企业53家,收集年度资金需求量17357万元。分别在舞钢市、鲁山县、叶县、汝州市召开座谈会6场,邀请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农机从业者代表90余人参会,开展电话访谈1000余人次。三是统筹谋划形成思路。收集整理全市农机产业规模、销售数据、农户需求、先进农机发展短板等情况,分析农机购置及农机产业发展资金需求趋势,强化调研、整合思路,形成独具平顶山特色的“鹰城·农机贷”“鹰城·农机担保”“鹰城·农机综合保险”等系列农机金融产品。

二、多元措施并举,破解融资难题

多次开展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多轮沟通对接、多番分析探讨,从最初的“鹰城·农机贷”开始探索,逐步延伸、不断优化,形成“一平台两减少三服务”的农机金融服务链条。一是提额度缩时限。搭建了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与农机销售报废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户)之间的供需服务平台,抵押贷款额度提至最高100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提至最高100万元,到账时间由1-2个月缩短至1-3个工作日,实现线上产品“实时到账”。河南农担探索提前介入服务,推动“鹰城·农机担保”和银行合作,为销售企业、农机合作社提供授信服务,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效率。二是降成本缓压力。统一农机贷款名称和年化利率计算方式,减少融资成本。将普通消费贷款转变为能够享受有关惠农政策的农机优惠贷款,贷款年利率由4%以上降至最低3.2%,1000万贷款年息节省4.2万元以上。引导各银行推出灵活还款方式,使其适配农机作业周期,增加“三夏”“三秋”后还款,更加契合农户资金流动特点,实现“农忙作业、农闲还款”。三是优服务强保障。提供便捷的农机贷款、担保、保险三项服务,出台政府贴息、延长授信期限等针对性举措,创新建立“鹰城·农机综合保险”模式。河南农担根据政策提供惠农担保服务,授信期限由1年延长至3年,循环使用;中原农险定制“农机综合保险”,以200元/45天的普惠保费提供60万元风险保障,覆盖机损、人伤、第三者责任等全链条风险,并提供小额贷款保证险,为农户提供更有力的农机服务保障。自今年1月推行以来,全市已累计发放贷款2500余万元,惠及200余家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户,助力购置大马力拖拉机、纵轴流式先进收获机186台、农用无人机67架。据预测,农机销售企业、合作社、农户年度循环放贷总额度可达3.7亿元。

三、“政银保担”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不断深化“政银保担”四方联动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数据互通平台、网点下沉服务、风险防控体系,持续优化产品、拉长服务链条。一是机制创新凝聚合力。建立“政银保担”四方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督促部门精准对接,推动金融政策落地。目前3家银行、843个网点可提供“鹰城·农机贷”服务。中原农险各级代理人达1500余人,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二是数据互通精准触达。搭建农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农机销售、报废企业、农机合作社及农户需求数据,建立联络员机制,涵盖市、县两级的农机、银行、担保、保险等部门,力求实现“一键匹配”。做好数据共享和服务工作延伸,逐步推进形成县级农机、银行、保险等联动机制,全力保障农机销售旺季资金需求。三是风险防控筑牢底线。联合金融服务部门强化政策落实,通过回访贷款用户、评估政策落实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持续优化服务方案,严格把控资金流向,确保金融服务安全规范,让农户真正“买得起、用得好、效益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